当前位置:还津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风水堪舆 >> 么对应的
中医五行如何讲

中医讲的时辰对应经络有何根据?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 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 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叁者的关系如下: 时间时辰经络 / 脏腑23:00 - 1:00子时胆1:00 - 3:00丑时肝3:00 - 5:00寅时肺5:00 - 7:00卯时大肠7:00 - 9:00辰时胃9:00 - 11:00巳时脾11:00 - 13:00午时心13:00 - 15:00未时小肠15:00 - 17:00申时膀胱17:00 - 19:00酉时肾19:00 - 21:00戌时心包21:00 - 23:00亥时叁焦 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 或较虚弱所致,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6941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二,为什么叫子午流注: 从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 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纪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人天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的体现、更简单说?子代表阳 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 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展6043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 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义: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0764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更!
中医里讲的五行和五脏是什么?怎么对应的呢?
  你好、朋友?五行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心是火,肝是木?脾是土,肺是金、肾是水,   飞鹰网商缘梦祝你好运!,
为什么中医也讲“阴阳五行”
  一提起“阴阳五行”,人们一般会很快联想到旧社会专看坟地风水的“阴阳先生”,或在车站?闹市和街头巷尾9562给人看相,测字和卜卦的“算命先生”、于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阴阳五行似乎成了2669封建迷信的同义语 甚至中医学也被看作是故弄玄虚的玄学了?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即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二字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使用的。拿天气来说 有细雨绵绵的阴天、有晴空万里的艳阳天?拿日历来说?农历称阴历?公历称阳历?现代医学细菌培养有阴性菌和阳性菌之分,物理学中电极有阴极和阳极之分!化学中的离子有阴离子和阳离子之分!检查身体有阴性体征和阳性体征等等!由此可见、阴阳作为相对概念。是用来区别事物属性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渗透在中医学各个领域,从人体组织结3533构来说!上部属阳、下部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体表属阳 内脏属阴?从人体生理和病理来说?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协调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就要发生疾病!从疾病的诊断来说!0166诊断任何疾病 都要区别是阴证、还是阳证?而对于疾病的治疗原则!就在于调整阴阳以恢复其相对平衡,中药也是以阴阳为指导用于临床的 如辛甘发散药属阳、酸苦涌泄药属阴。味咸药属阴!味淡药属阳,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内在联系?它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自然界的五种物质,其他任何事物都可以与其相比拟而归入这五类。例如: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腑) 筋。脉。肉!皮毛、骨(五体) 眼。舌!口。鼻!耳(五窍)等以及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风 暑、湿!燥,寒(五气)?青!赤!白!黄?黑(五色)!酸,苦、甘。辛,咸(五味)等。均依次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以及按其属性所归纳的多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将这种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用“生”“克”二字来表示?具体生克关系是: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这种“生”的关系循环不尽,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克土……这种“克”的关系往复无穷,总之?中医学将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说理工具,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封建迷信毫不相干?、
中医与五行阴阳,周易八卦有关系吗,如果有算是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药王孙思邈说过不懂易的人?3766没有资格谈中医,张仲景的六经辩治就是根据内经结合八卦的思想提出来的、还有伤寒和金匮中的经方都是以八卦取数法来定位药物的种类和用量.....   中医三条主线:   1. 1 2 5 10 即太极-阴阳-五行-十天干   2. 1 2 3 6 12 24 即太极-阴阳-天地人-六经-十二地支   3. 1 2 4 8 64 即太极-阴阳-四相-八卦-64卦   三者互相联系?   最近才发现原来中医是物4119理医学,算数医学!这几个特定数字很玄妙?!
中医把人分为五行,五种人,金木水火土。哪位高人能详解?
  9142陆锦川的《中医望诊相法》?自己搜吧?   古文底子够的话。也可以看《黄帝内经·灵枢唬第六十四篇阴阳二十五人论?   或者张景岳对《内经》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类经》, 中医五行如何讲
中医五行的五行十干表征
  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神经,肢体 毛发甲:头!胆。乙:肝?项?寅:臂!肢 胆!筋!脉,发!毛,风门穴卯:肝。胸?目 手,爪,筋火:小肠。心!肩 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舌头!腹部、神经 血管?血压丙:肩、小肠丁:心。血液巳:面!牙齿。心胞络,三焦?咽喉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辰:背。胸?项?肩!皮肤己:脾!腹丑:肚!腹,脾。肌?肉未:脾、胸 胃?腹?口!唇?齿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金:肺。大肠!肝。脐,股 声咳,气管 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庚:肠 脐辛:肺。股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酉:肺?鼻?皮毛,声水:肾 膀胱 胫?足!头?会阴,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生殖系统、血液、汗壬:膀胱!胫癸:肾。足?精子:会阴,耳,腰,液,溺亥:肾,头?阴囊,髓 精,
中医六淫是不是也可以归类到五行呢?例如寒和溼属水?谢谢!
不是,五行缺水是指你的生辰八字中的五行属性中没有水,如果你相信八字的话需要在名字中补水。 五8907行属水是指你的生辰八字(我们说五行属什么仅指年)的年份的五行属水? ,
中医所说的喜怒哀乐伤人身五行有科学道理吗?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我国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稜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朴5526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内容?孕育着很多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精髓、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活力!   中医药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1982年国家《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之后!1991年我国又将“中西医并重”作1637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 “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9404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 “中医”是个专用名词 它的“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 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7535“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3455不指中国 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 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7165阳的轨道 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 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7780“中”的真正含意!!
中医五谷五行养生
  这没关系!五行,五谷。,
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是牵强附会的还是真正被证实的
  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是有道理的!   每个人秉承的天地之气是不一样的。所以体质就不尽相同。现在科技已经证实,宇宙间存在暗物质?而且比可见的物质多得多,这个是我们古人预测到的、只是表述和暗物质2864不一样而已?、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还津阁风水网,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