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还津阁首页 >> 女人面相 >> 面相命运 >> 相含义是
罗汉相是什么面相

相由心生,相是什么意思,是面相还是幻象
  有两个意思!1如果从世俗的角度来说?就是面相、人的内心世界   善恶美丑都会慢慢反应在脸上、所以有的人看起来慈眉善目、有的人看起来凶神恶煞!2.这句话原文出自佛经、从佛法的角度解释的话就是,你内心世界的种种思想念头喜怒哀乐等等都是由于你内心的认知而产生的!比如8462说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意见 这些看法和意见就是相 产生这些不同相的原因就是由于不同的心 罗汉相是什么面相
骑象罗汉面相含义是什么啊?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 心怀众生 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 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   故名骑象罗汉
鹰视狼顾是什么面相 历史上有鹰视狼顾之相的人都有谁
  这里的鹰视是指目光锐利而贪婪?而狼顾是指在肩头不5059动的情况下!头能180度转?因为狼与狗都能180度回头看 相传有此面相之人,皆是狼心狗肺、心术不正、又传有此面相之人 乃有帝王之志?   这个词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历史上只有两位鹰眼狼顾之相的人 都是篡位登基!司马懿和袁世凯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後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6575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晋书.宣帝》     “袁世凯鹰视狼顾!久蓄逆谋!故景月汀谓其为仲达(司马懿)第二?”——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
罗汉伏虎图是什么意思和什么生肖
  罗汉降伏猛虎!生肖是虎,
相台是什么意思
  【词目】:相台   【拼音】:xiāng tái   【词语解释】:相州 (今河南省安阳市)的别名。州有铜雀台 故名?   【相关记载】: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 相 有 铜雀台 故 相州 谓之 相台 ?”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相州 有 铜雀台 滑州 有 测景台 !故亦称 相台 , 滑台 ?”   【示例】:宋 岳飞 《五岳祠盟题记》:“余发愤 河朔 。起自 相台 ,”?
什么样的面相,才是旺夫相?
  女人旺夫相图解   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的长相和他的性格是非常有关系的 而女人的长相,从一1984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她有没有旺夫相。能不能让丈夫的0736事业更上一层楼,从一穷二白到盆满钵满!男人身边从来都不缺如花美眷!难的是找一个有帮夫运的贤内助!旺夫相图解 让你找到一个如1900意的旺夫妻     旺夫相图解1:面型   女人最好的旺夫相是圆中带方的脸型!脸上要有点肉肉的!但也要有点小棱角。额头要宽阔,下巴要端厚,    从整体上来说,旺夫相的面部三停布局匀称,主一生安享富贵。面相看上去要清秀,表示头脑清楚?脸部轮廓要柔和!表示待人和善?   所以!有着“田字脸”的女性,是能旺夫的,她们心地相当宽阔?好交朋友又乐于助人!同时也是心思细密!会帮丈夫度过难关!   旺夫相图解2:眉形   女人要旺夫!就要有柳叶眉,柳叶眉是指有弧线线形弯度的眉毛,同时长度要从眼头到眼尾、宽度适中。就好像柳叶一样!  1141 眉毛细长而弯,主体贴。温柔 可爱?眉间宽阔、5397表示心底宽广,    拥有这种眉型的女子!有无比的善心?心肠软?有帮夫运,若男士遇上?就要积极把握、以免错失良机、   旺夫相图解3:眼神   女人的眼睛要眼神清澈!思考正面,眼睛稍大!眼珠黑白分明?多是天真。开朗 带点孩子气。   眸子正则心正焉,   眼睛长得好的女性!进退有礼、很少傲气、开朗乐观!能助丈夫克服低潮与挫折!并不会大难临头各自飞?8757可与丈夫共患难、   旺夫相图解4:鼻子   鼻梁偏低!会嫁得好?但鼻梁亦不能过低和太扁?准头即鼻头圆润有肉,代表正财鼻,同时!鼻4600翼外张表示很有理财能力   鼻为夫星。主婚姻!权力4348及财运地位?若女子的鼻生得好,就会嫁得好,并增强丈夫的运势,使其事业顺利。财运亨通!   女子拥有直而挺?鼻头丰隆和鼻翼饱满的靓鼻相、多半很有贵气 有少奶奶命!再加上鼻梁无痣及鼻孔不同露之福相,能够旺夫帮夫!丈夫多为生意人!从事买卖行业或专业人士、   旺夫相图解5:颧骨   女子颧骨高度要贴近眼尾,并且有肉包住?而非突出颧骨那种。便属旺夫益子相,  5403 两颧要靓。旺夫益子!她们对家庭及丈夫事业皆有帮助 相夫教子头头是道!   如果女性是鹅蛋面 面颊不露颧骨!则是福气之相!可享受到丈夫名成利就的成果   旺夫相图解6:人中   女子具有清晰深长的人中!必定是生殖能力强?子女多具优良的遗传,心存孝道,聪明多福?成就一定高人一等,   人中清晰,聪明高寿?人中形美?也是长寿的象徵。故这、
可以相信面相吗?特别是鼻相???
  “问财在眼、问富在鼻、”   人鼻是面之表征!为土宿,人的鼻灶乃财气出入之孔?即“有土才有财”!故命理学向来有“问富在鼻”之说,   从命理学看,人的“财帛宫”包含了鼻梁(赚钱的能力),准头(6053进财的多寡)?鼻翼(理财的手法)和鼻孔(消费的态度)四个部位?同时鼻子也9160代表了一个人的进取心。企图心,意志力、抵抗力和情爱观等?,
为什么小孩面相相父亲
  这不就说明是亲生的吗?一般女孩像父亲?男孩像母亲?!
相破是什么意思
  所谓属相其实就是八字里面的年支。即年柱的地支   地支跟地支有一种关系叫破!即 1!子破酉。酉破子,2,丑破辰。辰破丑!3,寅破亥 亥破寅?4。卯破午 午破卯?5、巳破申!申破巳!6?未破戌、戌破未   所谓属相相破就是指年支想破,!
“相通论”是什么意思?
  易4015》《老》相通,古人即有此论?到了近世则渐为学界所认同!所谓相通!并非概念的简单比附 亦非学派的接续传承。而是就人类思维的逻辑进程及其思想义蕴的展现说的、从这一角度,我们将《易传》和《老子》作一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是有着内在的契合点的。当然!4034《易传》也吸纳了儒家!阴阳家,黄老家的思想?但是从《易传》的思维架构及其展现来看!《易》《老》相通显然更为突出和显著!   一。宇宙图式:道生与易化   一般认为《周易》的最高概念是“太极”!其实这是不确切的,或者说是有些误会?《周易》的最高概念不是“太极”而是“易”,这正如《老子》的最高概念不是“一”而是“道”一样 “易”作为《周易》的最高概念、似乎脱胎于《老子》的“道”,因此!它和道一样!既是一个本体论范畴,又是一个宇宙生成论范畴?   (一)作为哲学本体论范畴的“道”与“3180易”   何谓“易”,《系辞》说:“易无思也 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无思则无意识?8619无为则任自然?寂然谓静!感通为动!又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下之道,”“准”。虞翻注云?同也。帛0984书《系辞》作“顺”!优于通行本,所谓“易与天地准”。即易与天地顺同?故能囊括天下之道,包络宇宙万有,可见 “易”与《老子》的“道”影似 《老子》把天?地?人道纳入“道”这一总体性范畴之中?从而对道的性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作了全新的解释!首次出现了由理论思维所建构的哲学本体论?“易”肖似“道”!它广大悉备 “冒天下之道”、理当覆盖“三极之道”!所以《系辞》说它“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那末!天地与易是何关系呢。《系辞》说4678:“乾坤、其易之蕴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乾坤即天地?易6562在天地之中、与天地4370共久长?值得注意的是它所作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清楚地告诉我们,天地是具体的物 是形而下者?是器!“易”是抽象的?是形而上者。是道?这正如《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二十五章)   需要强调的是、《老子》在它的哲学本体论中?提出了“朴”和“器”的范畴!《老子》说:“道常无名?朴 ”(三十二章)又说:“朴散则为器。”(二十八章)“朴”作为一种原始的无固定形质的内在的终极根源是宇宙万有的素材 而不是本身!但是、任何具体的形下之器都是由这种素材演化而成的!没有朴也就没有器!同时?各种具体的器在运动变化中还要“复归于朴”?可见、《老子》的朴器论实质上乃是阐明道与器的关系问题!只是论述尚欠完备而已?《系辞2957》的作者明显地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思想!将之概括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并使之范式化、从此!道与器便成为中国哲学中极为重要且富有生命力的一对范畴,   道与易作为本体论范畴!具有许多质的规定性的特征。举其要2462者为:   一。有与无8471的统一   有和无作为哲学范畴、是由《老子》首先提出的,为了探寻作为“万物之奥”的道的本质、揭示它同世界万有的差异和联系?于是《老子》运用了这对范畴 道相对于具体的有而言?是“无”?而相对于虚无来说!又是“有” 是有与无的统一。道的有和无!是不同于具体事物的有和无的?前者是无形(“无状之状”)?无体(“无物之象”)的,后者是有形、有体的!对无形。无体的东西!人们是无法用感官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直觉思维和理性思辨去把握它?所以道作为有与无的统一 乃是直觉思维的辩证统一 而非感性的具体的统一!这是《老子》对道所作的哲学证明 我们再来看“易”。《系辞》说:“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这是说,易乃由观物取象而来?因此它是象?既然“像其物宜”!当然是“有” 从宏观到微观无无象之物,亦无无物之象!所以万有皆可取象?然而?象者只是像似而已,它并非即是该物、故朱熹释“理之似也”?将“易”释作“理”、亦可见朱熹之匠心独具,《系辞》又说:“神无方4305而易无体!”神谓玄妙!微妙!“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说卦》)阴阳不测的神妙变化是无固定方所的。而“易”则是无固定形体的!无固定形体即是“无”、然而无固定5070形体也是一种形体,因此又是“有”!可见!“易”也是“有”与“无”的统一,   二 永恒性与无限性   道作为最高范畴是永恒的,《老子6897》说:“道可道!非恒道,”(一章)恒道是不可道的,然而它却是存在的,是恒亘1067古今的!“自今及古、其名8081不去”(二十一章),道的永恒性表现为无始无终?无灭无生 正如《庄子》说的,它“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它的永恒存在 表明了它的绝对性。“易”也是永恒的,它与乾坤共始终?“乾坤毁!则无以见易、”(《系辞》)易类万物之情!“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2566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圣人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彖·恒》)   永恒的东西?不仅是绝对的、而且是无限的!就道来说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无首则无始!无后则无终?此即表明了道的无限性 就大而言?8264“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可名为大”(三十四章),亦即“其大无外” 故“强为之名曰大”(二十五章)!就小而言?“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4134三十四章),亦即“其小无内”、故“虽小、天下莫能臣?”(三十二章)无论大也罢,小也罢,总之是无限的,那么易呢,它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无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系辞》)但是 它又是小的?“其称名也小”,而且它能“显微阐幽”,微。幽都是形容小的?对于微,幽之物它都可进行显阐!表明它自身是无限小的!   道的无边无际,表明了它的空间性!道的无始无终、表明了它的时间性、道与时空偕极!并非超时空的、易也如此!“乾坤成列?而易位乎其中矣”(《系辞》)。所谓成列 即指空间?亦称“位”。《周易》对“位”概念特别重视 它认为空间(“位”)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吉凶休咎?有时能起决定的作用?0535关于时间讲的尤多?如:“四时”,“趣时”、“与时偕行”。“与时偕极”,“与时消息”,“原始反终”,往来先后等等,“时”所以被《易传》作者特别推重 一方面作者希冀从理论上论证易必得时?适时,应时?趋时!即易不超时间而是与时偕行的,另一方面则是从行为上强调审时度势的重要、以便适应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总之,《老子》的“道”和《易传》的“易”都是在时空中永恒运动着的绝对、是宇宙本体,但是、二者同“物质”5011范畴尚不可同日而语 原因在于、道与易特别是易作为宇宙的本体!完全是主观设定的!犹如将“理”?“心”或“绝对观念”设定为宇宙本体一样,   (二)作为宇宙衍生论范畴的“道”与“易”   道是万物之宗主,是宇宙9473万有的总根源,《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六十二章)“渊兮,似万物之宗。”(四章)它是“天地之母”?万物的始基!道的最大功能是造化。道的最高德性是创生?“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五十一章)“易”亦如此?生生不息,大化流行?既是易之功能?又体现了它的德性、《系辞》云:“生生之谓易!”又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所以能生 在于易化,故太史公云:“易以道化?”(《史记·太史0231公自序》)   在论证宇宙生成和万物衍化时,《易传》和《老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就《老子》说?道又称无极!如云:“复归于无极”(二十八章)?9944复归于无极即复归于道、可见无极即道!“一”指什么呢,一乃指浑然一体之气!即未判为阴阳的混沌之气,气分阴阳!阳气清轻?为天,阴气浊重凝为地?这即是“一生二”,阴阳冲涌!交合化生 从而出现第三者,即阳中阴和阴中阳!无论阳中阴抑或阴中阳?即非纯阳亦非纯阴?而是阴阳合和所出现的第三者,这就是“二生三” 世界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的。即阴阳的有机统一,故云“三生万物”?从宇宙生成和衍化的过程看!万物是从阴阳合和来的、阴阳是从气来的!气是由道派生的?6374所以道是万物之主。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的始基。道或无极是无!一是有?“道生一”就是无生有。故尔《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这个“有生于无”的过程,也就是宇宙生成和衍化的过程、可将之表列如下:无→有?道→一→二→三→万物。道(无极)→混然之气→阴气 阳气→阴阳合(阳中阴。阴中阳)→万物?   《老子》的宇宙衍生论,对后世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影响很大 《系辞》的作者就是其中之一,《系辞》云:“天地絪蕴。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序卦》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天地 男女,均喻阴阳!在这儿?《易传》的作者并非探究宇宙的衍化,7630而是强调阴阳的作用与功能,孔颖达释“天地絪蕴!万物化醇”曰:“絪蕴,相附着之义!言天地无心!自然得一、唯二气絪蕴,共相和会?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天地若有心为二、则不能使万物化醇也,”(《周易正义》)这位儒者的疏解可谓深得老学旨意、天地既非最高本体、太极亦非天地。7160那么《易传》的宇宙衍化论?就是前引“易有太极”那段话了!关于“太极”,历代学者多有论列,有以太一,太乙释者!有以元气释者,有以阴阳释者,有以总理释者?亦有以道释者。如从与《老子》比较的视角观察?它类似于“无极”!以图示之?则为:易→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无极(道)→太一→阴阳→太阳?太阴?少1041阳(阳中阴)。少阴(阴中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这里不难发现、《老子》的“道生”和《系辞》“易化” 思维进路是一致的!其不同在于?《系辞》的作者在摹拟《老子》的“道生”思想时、将《老子》的道的客观面抽掉了!突出了“易”的主观设定即圣人制作的一面?从而使“易”概念难以超出易学领域!更不可能取代“道”而占居显赫位置 尽管后人竭力抬高“易”概念的地位 如1778称“太易”,或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 故曰易也”0551(《易纬干凿度》)等等,但仍无济于事!原因在于《易传》的作者在对《易经》进行哲学阐释时!将概念的灵活性加以主观的应用,吹掉了“易”的客观基础,这是他们的一大失误,也可说是他们哲学概括的败笔,但是,这也难以责怪?因为《易传》的作者仍然十分重视《周易》的占筮功能。并煞费心机地论证占筮的意义!叙述占筮的原则,总结占筮的经验 概括占筮的公例等、表现出既要把《易经》哲学化?又要保持《易经》本性的二重心态,从而成为既重义理解悟又重象数占验的最早代表 这种双向兼重的思维路向。同道家的轻卜筮思想有别!也同孔子,荀子特重义理的思想迥异,   从《易传》作者推重象数的角度。如果说“易有太极”章是讲筮法问题、并非讲宇宙衍生论!我亦同意 因为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这已超出《易》《老》相通的论题了 故本文对此不作深论。   二 思维方式:直觉与思辨   (一)《老》《易》直觉思维之样态与可能   直觉主义作为《老子》的认知方式是学界公认的、它深刻影响甚至左右着我国7707古代的传统思维方式 《易传》也不例外   《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一章)这是说?能够用言语称谓的就不是恒道?可以用8787名言表述的就不是恒名。对恒道的把握既非逻辑推理所能奏效!亦非常规思维所能企及?而是采思维中的直接领悟即直觉思维,《老子》4620的直觉主义。突出地表现为“静观”和“玄览”,所谓“静观”即以静观静的直观。道是寂静无形的(“寂兮寥兮”) 只有守静!才能直取道之本性,因此,《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十六章)所谓致虚!也就是消解一切主观成见,彻除1166心灵的种种蔽障,守静则是安定躁动的心绪!堵塞情欲的门径?排除外物对感官的干扰!“玄览”。帛书《老7852子》作“玄鉴”,鉴即镜子,《庄子》说:“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万物之镜也,”(《天道》)《淮南子》说:“清明之士、执玄鉴于心,见物明白!”(《修务训》)可见,玄鉴即指心灵。心官!“涤除玄鉴”就是洗涤其心。使心清如镜,一尘不染!像白板一般。无任何意念存留 《老子》是通过“静观”和“玄鉴”?从而进入直觉领域并达到与道豁然贯通之状态的,这种直觉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自发性和非逻辑性 具体表现则为少名言而求直观 靠灵性而非逻辑 重觉解而轻论证,《庄子》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 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知北游》)这种不用耳闻 不以目见、不以言表而得道的情形,画出了在非逻辑思维的状态下进行直8484觉悟解的神采、   直觉悟解的思维方式在《周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易传》作者所提出和运用的“观物——取象——比类——体道”的方法,其实就是直觉思维的范式化,所谓“观物取象” 即通过仰观俯察 近取远取等方式、对天地万物的物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反复观察和直觉感受。然后“拟诸其形容”?将之概括、提炼为易象?《系辞》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4975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取象就是对事物的纹。理?节等特征加以概括。对蕴含于其中的性,情!理予以象征和表述?这种取象方法是不能用逻辑进行推导的 也不是靠理性思维所能解决的!相反?它倒有浓厚的违反逻辑和违背理性的意味,如说:“探赜索引,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7862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他们将象数和蓍龟的神妙功能,说5983得无以复加 和《老子》一样!《易传》在推重直觉解悟时?也是强调“虚其心”和“静其神”的。如说:“蓍之德圆而神 卦之德方以知 0670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 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系辞》)朱熹注云:“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以贡谓变易以告人?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有事则神知之用随感而应,”(《周易本义》)朱熹以“无一尘之累”释洗心?可谓深得其旨!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涤除玄鉴”,所谓“其心寂然”、即是静心一意?所谓“神知之0505用随感而应”。即是直觉悟解。《系辞》中,凡以“子曰”解易者!均属此类,譬如 《系辞》引“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九二》),作者即以“子曰”(经师曰)的形式?发表了一通善有善应!恶有恶报 言行为荣辱之主?君子必当慎之又慎的道德说教?然而?这通议论与“鸣鹤在阴”毫无关系!真乃风马牛不相即!正是这种不相即的觉解(一种下意识或潜意识的偶然顿悟)被《易传》作者推尊到极高的地位?予以无限夸大!由《老子》开端被《周易》发挥并广广泛运用的直觉思维?突出的是所谓“灵性”。这种“灵性”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神秘性?   (二)《老》《易》辩证思维之勾通与转型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和辩证逻辑是举世公认的?《易传》在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显?从而2246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并具有鲜明的特色!   毋庸讳言、《易》与《老》的辩证法是同中有异和异中趋同的?既然如此?那么二者的主要思想之联结及其核心观念之勾通,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一。崇顺“天道”“自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系统观   崇尚“道”和“天道”?顺任“自然”是老学的基调 《易传》在把“易”抬至与“道”齐等地位之后。也是步趋老学 《老子》以道为轴心!建立了道的完备系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宇宙万有皆取法于道 道满天下、无处不在?万物由道开始。又复归于道,《易传》则以“易”为框架!建立了易的系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易布乾坤、周流六虚、万物以天资始?以地资生、易则“范围天下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道”与“易”作为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系统!一切都在变动之中?变动的规律是朝向对立方面往复地进行。《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四十章)“周行而不殆!”(二十五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十六章)《系辞》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老》《易》之所以强调运动的循环性?是由于其对天道直观的结果!天道可观可象?可感可通,人应效天道!法自然!故尔《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系辞》则说:“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可见 二者均由天道以推衍人事是至为明显的。但是必须看到 无论在《老子》抑或《易传》那里?天道不是实体?也不是共相!而3713是作为宇宙整体性的代表,它能统3979摄万物。主宰化生。同时它又是万物自身之性、存在于万物之中?因此宇宙万物之间?不存在绝对界限 而是相互映现,相互贯通、相互联结、相互感应的。所以才能形成“道”或“易”的动态系统。这就是《老子》和《易传》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根据!   二?强调万物相通“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老子》将宇宙万物视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无限过程,强调万物存在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而对于具体对象?则着重进行辩证否定的分析和把握 道是大?是一?是全,是超越有限存在的!道的大,一?全?并非指作为具体对象的完整性2644或其存在形式的单一性、而是指作为造化万物?统摄万有的道的连续整体性、具体事物可以生生灭灭、但大道不废而恒自然?因此!把握社会?人生及万物的着眼点。不是定位于个体对象上?而是由道或天道入手?来体察事5498物的内在本性及其变化。具体说?就是探究天人整体之学,《老子》如此。《易传》亦复如是?所谓天人整体之学 亦即“天人合一”之整体观!从“天人合一”作为根据看,《易》《老》是一致的?即二者都援引天道以论6463证人道,竭力使人道的原则符合天道的规律!尽管这个天道不过是人自身本质的投影。但他们却虔诚地把它视为客观的,外在于人的必然之律。从“天人合一”的效应看。《易》《老》则分途了,《老子》主张因任自然?认为人道应当取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原则!假如“为” 必须以“无为”为之!从而达到“以至于无为”的目的,《易传》则不然 它也因循自然 效法天道。但是并不以天屈人?而是以人伸天!强调人应取法天道的刚健有为和地道的浑厚德性。“天行健?君子以2508自强不息!”(《干··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从而矫正了《老子》“自然无为”论中压抑主体能动性的一面?   三。着眼于整体的5856稳定与完善的和谐观   作为天人整体之学的天(客体)和人(主体)?本来是对立的两极。但对事物的矛盾关系?《老》和《易》所强调的不是对立两极之间的排斥,争斗和分裂、也不是均衡,联合与同一 而是突出双方的相比相得,相承相应?相和相通的互补和谐关系、《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三十二章)《系辞》说:“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可见、正负两极。相反相成,互济为用,一方必以他方作为自身存在的根据 同时每一方又都包含着对立一方的种子。因此!事物在发展变化中不是一方吃掉或消灭另一方?而是促进对方的发展和生长,《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二章)《系辞》说:“易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化!以通神明之德,”足证!一方的消长变化必定以另一方相应的消长变化5998为补偿?以便始终保持整体的和谐与稳定。作为天道 地道的自然界是如此?作为3215人道的人类社会亦如此!虽然对立诸因素在相生相胜中有所损益!但不会导致总体破坏与失衡,相反?只有在变化屈伸中才能保持事物的生存和延续、即“归根复命”(《老子》),“保合泰和”(《彖传》)?不难发现、由“道”或“易”所主宰的变化的总过程是近似圆圈的循环。正是6439这种周行循环 才体现了天道变化的圆满性 才实现了整体存在6678的稳定性、   然而,在如何保持事8249物的稳定和完善方面 《老子》同《易传》则又分道扬镳了,《6920老子》从自然、社会和人生现象中 观察到刚强的东西多丧失生机并逐步走向死亡,柔弱的东西反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它的结论是“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从这一原则出发,它主张“贵柔”。“守雌” 认为只有将对立面预先容纳于自身之中?使6002之不失去原有的性质 才能保持自身的稳定、进而避免走向死亡、这就使其辩证法明显地带有“贵柔”、“守雌”的特色。由于《老子》的过分强调柔弱的作用并竭力保持柔弱的主导地位 所以《老子》的辩证法内涵着退守!曲全的收敛本性,这也是其蔽于一曲的表现吧,《易传》在继承《老子》辩证法的过程中!对那“有见于屈无见于伸”的弊端有所彻察?故尔予以匡正:突出“阳刚”和“正胜”的主导地位,强调转化的条件、将《老子》“静而柔”的辩证法转换为“动而刚”的样态 所谓“转换”即是扬弃?亦即是辩证的否定?《易传》的作者力图无偏无党地全面解决对立面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希冀使矛盾双方可偏胜而不可偏废、然而却有意或无意地突出了阳刚的主导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荀子说:“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正论》)真正做到“无有作好”?“无有作恶”!确实是难乎其难的?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还津阁风水网,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