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还津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易经入门 >> 易》如何
易经成书

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都成书于何时?哪部成书在前?阴阳五行八卦辩证这些思想是谁先首创提出的?
  易经 什么时候成书有争议?周朝?春秋!西汉都有说法。现代比较倾向于不是哪朝哪代某个人9572独立完成、是长期的累积发展,黄帝内经也是如此,先秦!战国?西汉都有说法。也是长期发展而来的   道德经比较确定。应当是春秋时代,所以是这三部书里面成书最早的!   所以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思想谁先提出也不可考,,
《周易》如何成书的
  乾泉先生认为 易经是一部集体2599性著作、周易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侧面 夏商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 但占筮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4272又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甲骨文)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化传统中时 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 (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大衍之数)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这部著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之书的经的部份!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3359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0426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0528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7464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6623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 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 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1446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 ”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 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易经》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6921界范围内的显学?尽管如此?《易经》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连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阙如!?
《周易》的成书时代
  《周易》成书时代及作者   按照传统的说法 《周易》成书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周易》成书经历7044了上占,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所谓“三古”)!是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的(即所谓人更三圣)?   伏羲 又名宓羲。包牺 庖牺等?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兄妹相婚而产生。又说他教民织网狩猎!并发明了八卦,根据许多学者研究考证 他是原始社会中的部落首领?从考古出土文物看?伏羲像多是人头蛇身,这可能是后人对自己祖先加以崇拜的结果!是一种图腾崇拜!   文王 周族首领?姬姓,名昌?商朝末年,纣王残暴,不断遭到人民反对,而作为商统治之下的周国在文王治理之下日益强大 文王也大得民心 这就构成了对商的威胁!在此条件之下?商王纣将文王囚禁在羑里(河南汤阴县内)、文王在遭难之时而演出六十四卦和卦爻辞!故史书称文王作《周易》,   孔子。是春秋时鲁国(山东曲阜)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曾作过鲁国司寇?一生不得志,主要致力于教育 并对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献加以整理、按照史书说法?《易传》是他晚年创作,   根据“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周易》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的作品?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但也有许多问题!如伏羲画八卦只是一种传说,没有更多的实物去证明它。同时也没有更多的证据去反驳这一论断!而关于文王重八卦。作卦爻辞的说法!也有问题。因为在《周易》卦爻辞中记载了文王以后的史实!如有的学者认为“箕子之明夷”“康侯用锡马蕃庶”等辞反映了文王以后的史实、由此卦爻辞不是文王所作,也有人认为重卦也不是文王。如王弼认为伏羲重卦!郑7811玄认为神农重卦,孙盛认为夏禹重卦! 4498  孔子作《易传》说法也有分歧、有说是孔子所作、也有说是孔子学生所为!传统说法是孔子作《易传》?但是!在《易传》中有“子曰”之称!“子曰”在古代是指学生对老师尊称!孔子不可能称自己为“子曰”、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的情况看。一般认为!《周易》(指64卦及卦爻辞)成书于殷末周初、反映了殷末周初文王与纣之事,其0465重卦出自文王之手,而卦爻辞是周公所作、   关于《易传》。大多学者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1167作者不是孔子?是孔子后学者作品,但体现了孔子的精神。反映了孔子儒家的思想。可能有许多话是孔子传授《易》时所说?孔子的学生根据孔子讲《易》时的记录。加以整理,补充!润色而编纂成《易传》?据刘大钧先生《周易概论》考证!《易传》为思孟学派(孔子后代子思和后学孟子)所为?(见《周易概论》P27—37)当然也有人提出孔子不仅没有作《易传》?也没有读过《周易》?但这一看法是不正确的 理由是:在《论语》中!孔子明确地说过“五十以学《易》”,也引用过《周易》恒卦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司马迁!班固在史书中肯定过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所谓“韦编三绝”!是说孔子在反复读《易》时?其中串书3386的牛皮断过三次,说明读易之勤?功夫之深!韦:牛皮、韦编:用牛皮串竹简、三绝:断了三次?春秋时没有纸,将字写(或刻)在竹简上!用牛皮串起来成册,由此可见,孔子读过《周易》?(孔子与《周易》关系见《周易概论》P145)、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的情况看!一般认为 《周易》(指64卦及卦爻辞)成书于殷末周初?而诗经的中的诗,写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成书于孔子时?当然周易要早,    〈易传〉!据说出自孔子之手!但也有人考据是战国时代!当然〈周易〉与》易传》不是一回事、?
易经作者是谁
  作者是姬昌、《易经》又称《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 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
易经怎样得卦
  一个卦有六个爻 每个爻都有爻辞 那个爻动就看那个爻辞 那个动爻就会应验你预测的事   如乾卦六个爻 如 你问了 求财得到乾卦 这卦好吗 有人回答一句 那就看你占到那个爻了 就是那个爻动了 如果初爻动 那么初爻就应验你预测的事 如果是二爻动啦 那么就是二爻应验你的事 你会起卦吗 易经蓍草起卦 就是一个成手起卦也得45分钟 你要使用六爻的三枚铜钱起卦 那用易经爻辞断卦是不会应验的 这些不是几句就能讲完的 勤学苦练吧 慢慢来吧,
像《易经》之类,有什么现实意义
  《易经》的生存之道杨振宁曾经指出 中国之所以科学不发达是因为易学?我不能认同这个说法!中国古代科技并不落后。这从我们的四大发明?《天工开物》都可以看出来?直到郑和下西洋的明朝初期!我们的2865科学技术并没有落后、汉代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从内丹和外丹两个方面论述道家养生的方法!其中内丹是道家呼吸吐7862纳之术,外丹则是炼丹术?属于化学范畴 从考古来看?从石器到铜器。再到铁8811器时代?中国的铸造业发展并不比西方落后,如果将《易经》的思想和方法正确地运用在科技和生活之中,可以给我们另一个角度认识问题和1968发现问题?只是《易经5567》和近代学术脱钩!以致晦涩难懂!很多精华反而被弃之不顾!《易经》对现代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不管历史怎么演变?人们总是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哲学思想为人们提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的处事方法!《易经》教导我们不管富贵还是贫贱。都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要与时俱进?厚德载物则是要爱社会?既是民族精神的要义?也是个人胸怀的修养!《易经》64种现象告诉我们!困境中莫气馁。8777得意时莫骄傲?居安思危!进退有度?例如、旅卦就是困境中的处世方法,要换个环境 改正错误。塑造全新的自我?晋卦是想要晋职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颐卦,颐养之道、养生不是共性的?是个性而不是范例!因材,因人,因0813地等差异性很大!要观颐,自求口实、家人卦是家庭内部建设和内部的教化?虽然时代不同了!中国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 现在很多家庭伦理为题材的电视剧都在反映解决家庭内部问题!一个优秀的女人要有持家之道?虽然《易经》诞生时间很久远、但易学的哲学思想还是能指导人们、乐2556天知命故不忧,易经的核5798心思想!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天地万物各得其位!各行其事。井然有序!3286不需要特殊强调的管理,需要的是自性的发挥。达到乾卦的最高境界——群龙无首,吉 大家的思想,行为高度和谐?与天道暗合 也就可以得到天地自然的庇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易经成书
易经起名
  综合而言?凶名招祸!吉名招福!因此 不论其先天四柱八字命运好坏。都一定要选一大吉大利的名字以补救或救助 方能获致人生所求之富贵长寿。所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退一步说,姓名学即使于人生命运毫无作用,取码也能取到解心疑的作用 即或不信!姑且做一番姓名测字游戏。于人于己皆无损,饭后茶余!大家一乐尔!   那8654么应如何取名呢?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取名的基本原则?测八字四柱首先要选准用神 四柱取用神的基本原则是强者制之、泄之!弱者补之助之,也有少数特殊情况需具体而论!但绝不是简单地数数八字的五行个数(这不但是某些初学者、也是某些取名预测软件所存在的问题),取名字同样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根据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取名原则是:   第一! 取名以符合生辰八字为根本!例如命中喜水?名字中就尽可能直接有水或相关偏旁 字义!这其实就是传统的八字取名原则,   第二, 取名兼1110顾周易八卦 即符合五周易八卦姓名学的取名原则   第三, 取名要符合常规姓名学的要求。   关于常规姓名学要求取名要注意的读音,意义等等问题在此不论述?见取名栏目的其他篇目?以上原则需同时满足方为真正的吉名 同时又有主次轻重之别!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教条!当然!个别八字如比较特殊。则取名字改名字可能较难做到既好听又能补救命中不足。这时我们则要尽量兼顾并分清主次轻重:这种情况下有利于命运吉祥则为首要因素,   因此如果有人说:我取名字时参考各种词典?古籍不是照样取得很好听吗!4061从以上分析可知,取名绝非这么简单,为人取名字?必须要懂得生辰八字命理知识?取喜用神准确 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所取的名字虽不是有意骗人,也是误导、危害至深,婴儿取名!小孩取名更要注意?取名字的吉凶对一生的影响绝不可忽视?亦有商业取名者、不懂周易八字五格而完全抛开这些重要原则!这样取出的名字再好听 意义再好也不足取!    附带说一下与八字取名有关的一个小问题:应如何看待取名与属相的关系?有些简单的算命娱乐书中以属相,时辰,月份为喜忌依据 其局限性很大、非常片面?对部8674分读者造成了误导、正确的观点是:并非不考虑这些因素?而是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不可根据其中某一方面而下结论!例如,属相仅为八字中的年支?仅占八字之一字!月份,时辰也5475是如此,如果不综合考虑而仅按某一方面下喜忌的结论则必然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年、月?日,时应同时考虑周?
易经与保险
  保险都是好的 只要买到合适自己的保险才是最好的保障,
什么是《易经》
  易经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8595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 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文名   易经   类 别   古代经卦   涵 盖   《连山》 《归藏》!《周易》   时 间   夏代至周代   《易经》。分为三部!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1] 。周代的《周易》、并称为三易?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四有四” 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2364活动进行预测!   [!
《易经》怎么学?
  易经》做为我国群经之首!它的学习一定要讲究方法?应该先学习《易传》?它是孔子和弟子所做 是针对《易经》所做出的解释 读完《易传》打下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易经》会好很多?我认识很多人都是这样学习的。并且效果都不错,   另外。学习《易经》对提高自身修养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你能坚持学习 最后回头来看的时候,回觉得收获颇丰。。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还津阁风水网,并保留所有权利